手指抽動、孩子跑一會就喊累?抓住 5 大缺鈣症狀,和孩子一起補回活力!

缺鈣症狀
養出自然美,健康是你最值得投資的底氣
舒心美妍

舒心美妍 ( TENG SHUYEN, TSY ) 從台灣出發用初心調養健康與自然美感 ,以「心安,則美」的核心理念,致力還原生活應有的純粹與健康,專注研發「足量、複方」的有感配方,用國際頂級規格 MIT 在地生產,陪愛用者用更少的成本,得到更新鮮更環保更高格局的日常保健選擇。

真正的美,是妳照顧自己後的樣子,生活裡多一分從容、少一些負擔,有了餘裕,才能空出雙手擁抱愛的人事物,享受人生中每一刻的美好!

文章目錄

有一次下班帶孩子去操場,他才暖身完跑一下就抱腿喊累;這陣子我常在開會時,手指會突然抽動,晚上也常翻來覆去睡不著。這些小狀況,看似偶發,其實是身體在向我們母子倆提醒:「可能需要留意鈣質攝取了!」

鈣質不只是骨骼的「好夥伴」,它也跟活動、情緒表現等日常機能息息相關。接下來,我會結合自己和孩子的經驗,整理「5 大最容易被忽略的缺鈣警訊」,並分享幾個簡單的補鈣小方法,陪你和孩子一起把這些小煩惱交給日常飲食輕鬆調~

一、缺鈣症狀有哪些? 5 大身體警訊要注意

圖:Freepick

晚上小腿忽然抽筋、早上起床腰痠背痛,孩子玩一下就喊「腿好累」,這些「日常小困擾」接連上演,就是身體在告訴我們:補鈣功課還沒做足,別錯過接下來要分享的 5 大缺鈣警訊!

缺鈣症狀 1 :常常腳抽筋、手麻

最近是否有「半夜睡到一半突然小腿抽筋,痛到醒來」的經驗?或是有時候雙手握東西會突然發麻,這些都可能是缺鈣的警訊。

鈣參與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,當體內鈣不足時,神經會變得太「興奮」,讓肌肉不自覺收縮、發麻。

💡參考《Calcium Deficiency – Symptoms and Causes | SelfDecode

缺鈣症狀 2 :難以入睡、睡不安穩

是否常常翻來翻去難以入睡、睡著後又容易一直醒來?
鈣會參與腦內褪黑激素的生成,而這種激素正是讓我們「放鬆入睡」的關鍵,缺鈣可能讓睡眠品質大幅降低。

💡參考《Calcium and Its Impact on Sleep Quality and Disorders

缺鈣症狀 3 :心浮氣躁、容易發脾氣

最近特別容易焦躁、心煩、情緒起伏大嗎?這可能不只是壓力大,也跟身體鈣缺鈣有關。
鈣參與神經訊號傳遞,穩定我們的情緒,當缺乏時,大腦容易處於「敏感狀態」,小事也會有被放大的感覺。

💡參考《Signs of Calcium Deficiency in Adults

缺鈣症狀 4 :牙齒敏感、全身無力

吃冰牙齒酸?或是起床常覺得痠軟沒力、動一下關節就會有咔咔聲?
長期缺鈣會讓牙齒變得比較脆弱,容易導致蛀牙、牙齦發炎等問題,補鈣可預防牙齒及牙周疾病;鈣流失還會讓你覺得全身無力、提不起勁。

💡參考《What to know about calcium deficiency and teeth

缺鈣症狀 5 :指甲容易裂、皮膚變乾燥

如果你發現指甲容易裂、留不長,皮膚也變得乾乾粗粗的,有可能不是保養問題,而是體內鈣不夠。

鈣會影響皮膚角質層與指甲結構,身體為了維持血鈣濃度會從骨頭「借鈣」,就會先從開始出現乾裂、容易裂掉的狀況。

💡參考《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cium deficiency and nails?

二、你是哪一種容易缺鈣體質?各族群缺鈣症狀與風險一次看

缺鈣
圖:Freepick

在我們家,發現每個人都好需要補鈣,正在發育中的孩子、身為職場媽媽的我、經歷更年期中的我姊姊、爸媽公婆逐漸年老,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與生活習慣的差異,身體也會比別人更早出現缺鈣症狀,出現的缺鈣症狀、要補充的營養都不同喔!

👵 50 歲以上族群缺鈣症狀

我自己的爸媽、公婆在爬樓梯時,膝蓋吱吱作響、牙齒也開始出現敏感問題,正是年紀增長、骨質密度漸減的典型徵兆。

年紀越大腸胃吸收鈣的效率自然會越差,若減少戶外活動量太陽曬得少,更加快鈣質流失;很多人其實不是沒補,而是「吸收得太慢、流失太快」,結果還是越補越不夠。

📌 常見狀況:腰痠背痛、駝背、走路不穩、容易跌倒
📌 建議補充:含維他命 D3、K2 的鈣質,提升吸收效率+幫助利用

👩 女性(特別是更年期後)

像大我 10 歲的姊姊,常抱怨手腳冰冷、手指關節偶爾發麻,情緒也比以前更容易起伏,這些都是生理變化加速鈣質流失的警示。

雌激素下降會影響骨鈣穩定,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在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會比男性快兩倍,而愛喝咖啡、手搖的習慣也容易讓鈣悄悄流失。

📌 常見狀況:四肢痠痛、牙齒脆弱、月經期間抽筋
📌 建議補充:紅藻鈣、檸檬酸鈣,搭配鎂與維生素 D、K2 等營養素加速鈣吸收

🧑‍🎓 青少年與成長期孩童

我家寶貝常在操場上跑沒多久就喊腿痠、偶爾夜裡抽筋哭鬧,骨骼正飛速發育的他們最容易出狀況。

長高、長牙齒、骨骼發育都是靠鈣來支撐!但現在飲食偏甜、高油、愛喝含糖飲料,反而影響鈣吸收,這些飲食習怪會讓骨本從小就不夠。

📌 常見狀況:長不高、牙齒發育不良、注意力不集中
📌 建議補充:從飲食中強化鈣來源,必要時額外補充含 D3 的鈣產品

🤰 懷孕、哺乳中的女性

懷孕與哺乳會大量動用媽媽體內的鈣來供應寶寶發育,如果補鈣跟不上,不只影響胎兒,還會讓媽媽掉牙、抽筋、骨質流失等問題。

📌 常見狀況:睡不好、夜間小腿抽筋、牙齒敏感或鬆動、疲倦感明顯
📌 建議補充:高吸收率的鈣+鎂,避免空腹服用,配合餐後補充效果更好

🌱 素食者、乳糖不耐者

無法從動物性食物、乳製品中獲得足夠鈣質,是這類族群常見的營養缺口之一,吃得再健康,沒補鈣還是容易骨質變脆。

📌 常見狀況:指甲易斷、身體容易痠、精神不濟
📌 建議補充:選擇植物性來源的紅藻鈣、海藻鈣等純素配方

三、每天補鈣還是有缺鈣症狀?可能問題出在這兩點

我記得自己剛開始補鈣時,也是每天乖乖吃,卻還是一到半夜就被抽筋吵醒;後來才發現,問題不在「吃不夠」,而是兩大關鍵沒顧到:

出現缺鈣症狀,是因為「流失過快」

鈉攝取過量、過度流汗、或壓力大時,身體會把鈣質「先排出去」。我改成搭配鎂粉、注意電解質平衡,才不會把吃進去的鈣質又跟著水分流失。

衛福部建議,成人每日鈣攝取量為 1000 mg,利用下表的概念可以算一下每天怎麼吃較容易達標:

✔️ 一杯牛奶(240 ml)約有 250 ~ 300 mg 鈣
✔️一小盒優格約 200 mg 鈣
✔️ 一份豆腐約 150 mg 鈣

📚 延伸閱讀:鈣不能跟什麼一起吃?鈣吃對時間才不會白補!

出現缺鈣症狀,是因為「吸收變差」

光吃鈣片不夠,還要讓它進到骨骼裡才算數!我發現若體內維生素 D 不足、或同餐吃了太多咖啡、茶、草酸蔬菜,就算鈣吃得再多,也容易進不了身體。

把「吸收」和「留住」的環節都顧好,補鈣才能真正有感,讓我和孩子都不再被那些小毛病打擾。

💁‍♀️ 小撇步分享!!

  • 晚餐後半小時再補鈣 + 維生素 D ,避免和茶、咖啡同餐
  • 保持適度運動和日曬。
  • 注意壓力與睡眠品質,減少因緊張、流汗造成的鈣流失
📚 延伸閱讀:鈣的黃金守護:鈣質補充、預防流失,讓骨骼與身體更健康!

現在就是和家人一起輕鬆補鈣的好時機!

身為一個天天在辦公室開會、晚上還要追著孩子的職場媽媽,我深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「小問題」,其實都是身體在發出小警訊,這些抽筋、難入眠、精神難集中,都可能是鈣質不足的提醒。當我發現自己和孩子出現這些徵兆,我會馬上從飲食、作息甚至補充品下手,調整最適合我們母子倆的補鈣方式,才能真正讓全家都重回充滿活力的健康節奏!

參考文章

1. 低血鈣症(缺鈣症)是甚麼? 有甚麼症狀?
2. 孕婦缺鈣怎麼補
3. 衛福部:活力灌『鈣』 全民健康好骨氣

» 更多推薦:

地板破損不知道該找誰嗎?3分鐘帶你認識什麼是地坪工程!
如何挑選乳鐵蛋白保健品?10 款乳鐵蛋白推薦

更多精選文章
搜尋更多優質好文
更多精選文章
本周熱門文章
返回頂端